安徽大學生網通訊社(安徽農業大學2020級漢語言文學 胡越)春節,編譯著中華兒女的傳統文化基因,仿若春天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層層團圓花瓣包裹之下,是化不開的思念之蕊。一句“回家過年”,更是牽動著億萬中國人內心最柔軟的情愫。然而凜冬之下,變異病毒隱匿在角落尋覓著獵物,變得更加難以預料,與親人遠隔四方,孤寂的情狀似寒潮恣肆,野蜂飛舞,寒氣直鉆皮肉里的骨節,春節也仿若雨后的落花,失去了往昔的綽約風姿。其實不然,通過云上“粥”游臘八,聚合觸不到的溫情,確也能氤氳新年味,讓春節煥新顏。
每至新春,臘八粥馥郁的沁香總縈繞在我們舌尖,也回蕩在我們心間,是我們最期待也是最思念的傳統年味。母親和阿姨臉上掛著淺淺的微笑,總是心照不宣地擔任常駐的廚娘,各種豆類蹦蹦跳跳,在她們嫻熟有力的指揮下有序地入鍋,晶瑩剔透的糯米,紅潤誘人的桂圓,繽紛多彩的紅豆、綠豆、蕓豆、黑豆跳著圓舞曲。氣泡蠢蠢欲動,不斷沖擊著鍋蓋,仿佛親戚們的嬉笑逗趣。我作為年長的姐姐,也常常幫忙打下手。弟弟妹妹擠在灶臺旁,努力屏住呼吸,使勁讓剛露出的香味流進鼻孔,讓心跳與標刻的計時器同頻共振,共同倒數著,仿佛時間就能加快似的??旄叱鏊麄円粋€頭的我饒有興致地看著,臉上的紅暈也同陽臺上迎春花似的慢慢綻開。終于,第一縷青煙伴著濃郁的香氣飄出,在窗戶上留下白色痕跡,阿姨脆聲喊出:“臘八粥好啦!”緊接著,參差不齊的開柜聲登場,碗筷瞬間擺好,我指揮弟弟妹妹按順序盛粥,并囑咐他們小心燙,又輕聲打斷親戚們熱火朝天的談論,一時間,廚房仿佛小型春運一般,熱熱鬧鬧,比爐鍋還沸騰,不同的是,大家彼此熟識且親昵,行李只有手上一碗濃郁的臘八粥。除了“我開動啦!”的稚嫩宣言和不時的贊嘆聲,只聽見碗筷輕輕交叉碰撞的打擊樂。吃著香甜的臘八粥,與親人們只有不到五十厘米的距離,感受著彼此的呼吸聲和溫度,這也許就是春節的味道——家的味道。
而疫情之下的春節,打開窗戶,服裝店導購員聲嘶力竭地做著單口相聲,連賣春聯、年糕的攤子前也門可羅雀,小販們著急張羅著接通電話,送貨上門,言語間是無盡的辛酸。為了響應“就地過年”的暖心倡導,舅舅一家留在了工作地,爺爺也在本地安心養老,最愛走街串巷的阿姨也停下了腳步,我雖幸運地回到了家,卻也無法與親戚們團聚,沒有阿姨與母親的默契配合,臘八粥的沁香似乎只能在記憶里重溫了,沒有彼此的陪伴,他們煮粥的渴望也落寞了許多。往年都是長輩們為我們準備這溫煦的新年禮物,今年為何不讓我們為他們量身打造一份特別的“臘八粥”?我和表妹主動擔任起云導師,協助長輩們加入視頻會議,一個個熟悉的面龐閃現,一聲聲親切的鄉音又在耳畔蕩漾,只是多了嘆息咳嗽聲和縷縷白發,二舅公因肝硬化入住醫院的消息更是讓其他長輩揪心,沉默了許多。為了讓長輩們安心健康地度過春節,我和表妹組織了一場云運動,通過健身打卡的形式“粥”游臘八。每天傍晚,我和表妹帶領母親和阿姨于每天傍晚在各自小區散步或慢跑,欣賞南方綻滿枝頭的繡球和鮮嫩的翠葉,爺爺在青年志愿者和護士的幫助下在養老院公園里活動筋骨,做著簡單的健身操,其余長輩跟著教學視頻學跳廣場舞,身體隨著歡快的歌聲舞動,笑聲滿溢。大家在夜幕降臨之際又在線上交流邂逅的諸多軼事,斑斕的生活就如那五彩繽紛的臘八粥再次點燃了親人們心中熱情的焰火,深夜時分也常有流連的紅潤笑臉不愿合上屏幕。
馥郁香甜的口感是回味在舌尖上的臘八粥,而健康鍛煉的樂趣則是流淌于血液的臘八粥,是用濃郁的親情、熱愛生活的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態度熬制而成的,久久不能化開,氤氳成了嶄新的卻又如此親切的年味。憶往昔,我們在狹小溫暖的廚房中用雙手體會農耕文化,看今朝,我們在無限的網絡空間中用運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既守住了春節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底色,又喚起了我們對春節的集體記憶,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在團圓中熔煉健康色彩,提倡健康行動,氤氳年味凝聚起新時代春節的文化吸引力,讓春節與“健康中國”理念成功接軌,通過創新傳播文化的新形式,為其注入活力,也能培養我們自身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與親人們共襄美好團聚時刻,共同憶苦思甜,體味親情的真正況味。